兩岸外交

評述中國2022年兩會與政局發展
12-26-2022

中國今年為期一週全國政協和人大的「兩會」,於3月10日及11日相繼閉幕,在走走過場演給全世界看的政治大戲之後,習近平將在今年秋天登場的中國20大前操兵佈署他的第三任期。檢視此次兩會召開的時間相較往年動輒兩週以上堪稱史上最短,原因不僅是中國官方宣稱的「防疫」使然,惟更重要的顧慮在於即將到來中國20大的政治敏感性,當然不希望兩會不慎出錯而轉移焦點,甚至壞了習皇帝的中國夢;此外,會議的核心目標在於「穩定壓倒一切」,好延續以「習核心」為「一黨一人專政」的政權體制,所以對於近來中美博弈的白熱、俄烏戰事的衝擊、新冠肺炎的爆發、經濟發展的下滑、人口老化的嚴重等問題,當然不敢也不能有過多的著墨。

中共二十大後之政經情勢發展及兩岸、國際關係新常態
12-26-2022

國際社會特別矚目的中共二十大甫落幕,中共在面臨國內外各項嚴峻挑戰,無論在國際情勢、區域安全、或國內政經發展均處於關鍵時刻,必須在本次會議決定方向並制訂相關政策應對,並梳理本年中六中全會、政治局會議、北戴河會議、以及七中全會所通過的各決議與共識,涉及黨章修改,國內和涉外重大政策,高層人事更動,以及施政的理論依據和思想路線。二十大正式確立習近平在黨中央及全黨核心地位,以及確立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,展現中共高層權力結構的新態貌。

「川蔡通話」的偶然與必然
12-26-2022

1979年台美斷交將近四十年後的2016年12月2日,蔡英文總統與美國準元首川普(Donald Trump)打了一通十分鐘的電話,也是1960年6月艾森豪總統訪問臺北會晤蔣中正總統後,台美雙方最高層級的首度互動。對華府的代表處而言,這絕非一個偶發奇想的即興之作,而是集體外交作為的成果,但是否必然成真,在電話沒有接通以前,駐美的第一線人員緊張不安,唯恐臨時生變或凸槌,功虧一簣。

外交工作多少事,豈僅笑談中 ─ 我在印度設處經過
12-26-2022

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大陸,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,世界各地很多有中國城的城市,當中也都會有印度社區,如東南亞地區之泰國、緬甸、馬來西亞甚至越南,均有印度社區與寺廟;但在台灣至少在一九八年代,在台印度人仍不滿百人。對多數國人而言,印度只是一個熟悉的地理名詞而已,頂多只知道是佛教的發源地,此外對其文化與歷史則相對地陌生。

立陶宛秉持自主外交政策,捐助我國疫苗的省思
07-06-2021

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奧絲琳.阿蒙奈帖Ausrine Armonaite於6月22日透過推特宣布,立陶宛政府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,當作人道援助,協助台灣對抗COVID-19的疫情。

中共高層真要對台動武嗎﹖
03-10-2021 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梅惠琳博士針對中共武力犯台議題,在《外交事務》期刊(Foreign Affairs)7/8月號發表專文,指出現在美國在研究中共是否具備足夠軍事能力「武統」台灣時,
中共兩會後國內政情之變化
05-26-2020 中共一年一度的兩會大秀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延宕近兩個半月後,終於在5月21日、22日起相繼召開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13屆3次會議。據悉今年兩會的五大議題計為防疫常態化、經濟發展目標、釋放內需潛力、創新與升級,
2020年中共軍事關注重心
12-27-2019 2020年中共軍事關注重心

2020年是習近平自2015年11月發動軍改之收關年,也是中共國防與軍隊現代化三步走發展戰略之「基本實現機械化,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」階段的驗收年。

登入

登入成功